20-30

br />
  “我家侄女喜欢猪灯,所以才扎了一只叫她欢喜欢喜。参加灯王比拼的彩灯在我家别院里放着,要等正月初十才会抬出来。”

  渔娘转身:“扎的什么灯?”

  “扎的是一组图,具体我也说不好,你若是想看,我带你们去我家别院瞧瞧?”

  “那不用了,也太麻烦了些。”

  杨密不觉得麻烦:“别院离得也不远,今日街上人多不好骑马,咱们走过去也就小半个时辰。”

  杨小娘子拉着渔娘衣袖,高兴地跳来跳去:“去嘛去嘛,彩灯里有一匹马扎的可好看了。”

  渔娘摇摇头,一盏灯罢了,真没必要如此麻烦。

  梅长湖、林氏对视一眼,两人都不说话。

  略喝了两盏茶,楼下的猪灯送完了,聚在门口的行人少了些,他们准备走了。

  杨密抱着杨小娘子送他们,杨小娘子大方地送给渔娘一只猪灯:“初十我家的大彩灯摆出来你可要来看哦。”

  “若是我有空来叙州府,我一定来看。”

  初十她都去先生那儿读书了,肯定是没有工夫的。

  贺文嘉偷笑,好似看热闹一般。

  杨密:“你们要去哪儿,我正好无事,要不我送你们去。”

  “不用了,也没说要去哪儿,就到处走走瞧瞧。”

  “天黑了路不好走,你们不常来叙州府,晚上小心别迷路了。”

  梅长湖笑着道:“多谢杨公子关心,咱们下次有缘再会。”

  梅家、贺家两家人走下台阶,走进热闹的人群中。

  贺文嘉不知道想到什么,凑到渔娘身边说了一句话,故意用肩膀撞了渔娘一下,渔娘扬起手作势要打他,贺文嘉哈哈笑着跑了。

  杨密轻叹一声,杨小娘立刻伸手捂住他的嘴巴。

  杨密:“……”

  拉开小侄女的小手:“这是做什么?”

  “祖母说了,不能叹气,叹气会把财运叹走的。”

  杨密笑了声,笑够了才说:“好,咱们不叹气,小叔带你家去吧。”

  “走了哦,回家!”

  第29章 渔娘的好日子

  元吉十四年春。

  天气日渐暖和,乡野间桃李春风香满园,野菜花开满了田埂,村里百姓开始犁田蓄水,准备给水稻育苗。

  从二月开始,孙浔带着几个弟子在江上看百姓疏浚河道,渔娘他们每日在河岸上跑来跑去,人晒黑了不少,关于兴修水利的策论写了一箩筐,真是从身到心都累惨了。

  直到这几日,该学的学的差不多了,才带他们回县里松快几日,过几日后,要继续学前朝《周史》。

  爹娘弟弟都不在家中,渔娘在家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就使人赶马车回清溪村,正巧看到清溪村一派春日盛景。

  渔娘毫无形象地蹲在田埂上,手撑着下巴,看看远处的南山,又看看近处的稻田,蹲的腿都麻了,被阿青扶起来,咬着牙等了好一会儿才缓过劲儿来。

  梅长湖挽着裤脚在水田里查看育种的秧苗,跟种田的老把式商量着秧苗发芽的事,渔娘站在一边听了会儿,育苗什么的听得半懂不懂,她只觉得,阳春三月的太阳晒的她浑身舒坦,背脊微微冒汗。

  “渔娘别在这儿晒着,赶紧家去,我一会儿就回。”梅长湖回头见闺女小脸晒得红彤彤的,摆摆手赶女儿走。

  渔娘捏着棉帕子擦擦汗,看了眼天上的太阳:“爹,快午时了,您也别留太久,就算有事儿要做,等吃了午食再来也行。”

  “不用你说,我知道,你快走。”

  渔娘带着两个丫头家去,走到青溪河桥上,看到张大娘手里甩着一截细嫩的柳枝,吆喝着把一群鸭子赶下河,大鸭子小鸭子在浅浅的水洼里嘎嘎叫着扑腾翅膀。

  “张姐姐,你家又多了十只小鸭子呀。”渔娘笑着走过去。

  见是她,张大娘子招呼她过去:“原来不下蛋的老鸭子去年卖给你家几只,我家又吃了些,开春自然要买小鸭子补上。”

  张大娘子看渔娘脸上的皮肤不如年前见时白嫩,笑道:“前几日我从你家门前过,碰到你娘了,你娘说你跟你先生去看淘洗河道去了,怎么今日就回来了?难道河道淘洗完了?”

  “没那么快,要疏浚完叙州府给咱们南溪县划定的河道,至少还要半个月。”

  “半个月也没多久了,这个时间正好,赶在枇杷黄之前干完工差,回家正好栽秧苗。”

  “知府大人安排得当,定不会误了农时。”

  张大娘子道:“对了,你天天去江边看,可见到我们村的人了?”

  “见到了,昨日我回县城前,看到我们村的壮劳力在南溪上游,你爹也在。每日下水干活虽然累,每顿有老姜熬的热汤喝,又有粥吃,身子骨好着呢,一点没生病。”

  “三清老爷保佑,好歹没有生病。”张大娘子脸上笑意深了几许。

  清溪村每家出一个壮劳力去服役,张家为了不耽误两个儿子在县里的差事,张家去服役的是张大娘子的爹。

  知道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