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

msp;总算游到河流中央,大猫们同时看到一段漂浮在水面上,表面粗糙干裂的物体。

  好奇心旺盛的猫科动物,展现出极强的探索欲。

  “咪哇?”鳄鱼?

  “啊呜……”木、木头吧?

  三毛瞥了眼,拒绝相信近在咫尺的东西是鳄鱼。

  三毛幼年期,有过河水被鳄鱼袭击的经历。

  且不止一次看到非洲特有的水底怪兽尼罗鳄,通过死亡翻滚肢解比自己庞大几倍甚至十几倍的猎物,从此留下深刻的狮生阴影。

  “咪嗷!”喻以筠仔细观察,发现周围冒出小泡泡,肯定地告诉他们:绝对是鳄鱼!

  当狗子那两年,喻以筠把嘴筒子泡在温泉中,也会冒出这样的泡泡。

  鳄鱼名字带个‘鱼’,却属于爬行动物,同样要用肺呼吸。所以沉入水底时,出现那样密集的泡泡。

  教授同样对鳄鱼有阴影,半是侥幸半是祈祷的力挺三毛,表示那个绝对是木头!

  “吼!”木头!

  “咪哇!”鳄鱼!

  “啊呜!”是木头!!!

  “咪嗷?”鳄鱼还是木头,我们过去看看呗~?

  那头鳄鱼距离他们足足有三十米,远远超过公认的‘九米狩猎区’。

  活蹦乱跳的状态下,克鲁格狮和尼罗鳄互相不在彼此食谱上,原本可以无事发生擦腿而过。

  结果,几只无聊的雄狮好奇心太重,就因为‘鳄鱼还是木头’这个无聊问题,激起胜负欲,非要凑过去一探究竟。

  他们排好队,悄无声息靠近浮在水面的‘木头’。

  倒霉的鳄鱼最近忙着孵蛋,抽空入水打个盹。

  尼罗鳄繁殖期通常在11月到次年4月,顺利受孕后,雌性尼罗鳄会在草丛或者河岸边产蛋,孵化期大约三个月左右。

  与众多‘生完埋起来就完事’的爬行动物不同,尼罗鳄妈妈相当尽责,会留在蛋附近守护宝宝,防止巨蜥或者某些‘捣蛋鬼’,偷偷溜过来抢蛋。

  除了抵御天敌之外,有些鳄鱼妈妈会控制蛋的温度,以此控制种群内部的性别平衡。

  部分爬行动物的性别选择,不由先天决定,而是由孵化过程的温度决定。

  以尼罗鳄为例,孵化温度稍高于某个标准,会孵化出雄性鳄鱼,反之则为雌性。

  当然也不能过高或者过低,否则会导致孵化失败。

  有经验的尼罗鳄妈妈,会为宝宝选择最适合孵化的河床,小心翼翼守护未孵化的蛋,直到它们顺利破壳。

  这只尼罗鳄清楚,旱季到来后,大多数水生动物为了躲避干涸,会往上流移动。

  下游水量减少,威胁到孵化的天敌也会相应减少。

  自从尼罗鳄开始孵蛋,几乎没怎么遇到危险,它才敢安心飘在河里睡大觉。

  哪知道,睡得正香呢,脑袋瓜哐哐哐哐,被兽从不同方向连续锤了四下。

  它愤怒地抬起头,发现四只大猫围着自己,陆续缩回爪爪。

  “咪哇!”我就说吧,果然是鳄鱼!

  “啊呜……”输了呜呜呜……

  “吼!”愣着干啥,是鳄鱼!

  “咪嗷咪嗷!!!”水好脏,你们等等我!

  倒霉鳄鳄被锤得眼冒金星,望着四只大猫吭哧吭哧划水的背影,气得骂骂咧咧。

  该死的猫!

  想知道我是鳄鱼还是木头,锤一下就够了,有必要挨个锤吗!!!

  西村群猫欺我势单力薄,尼罗鳄被打得有苦说不出。

  它还要留在这里守蛋,没把握单挑四个能把自己当小鱼干的狮子,一怒之下——

  鳄鳄爬到自己五十多枚蛋蛋上,隔土输送怨念。

  坏猫!

  你们等着!

  因为爪太欠,把自己置身险境的猫猫们,游泳速度明显加快许多。

  终于抵达东边河岸,浑身脏兮兮的猪咪停在岸边,企图把爪爪洗干净。

  洗了好半晌,勉强把三只爪爪的淤泥清理干净。

  正当他努力清理后爪的时候,地面突然开始剧烈摇晃。

  “咪嗷?”地震啦?

  非洲大部分版块处于活跃地带,地震频发,著名的东非大裂谷正因为板块碰撞形成的。

  “咪哇!”

  啥叫地震?

  “吼!”

  别洗了,赶紧跑!

  旁边三只狮子,顾不得解释,发出催促地叫喊。

  猪咪嗅到可怕的气息,意识到危机正在接近,连忙撒开爪爪跟在同伴身后。

  跑了没几步,就看到造成地动山摇的罪魁祸首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