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巡视

  首先是煤矿——这是叶家最传统的产业,也是大哥叶秋边关军队燃料的主要来源。

  在矿洞口,新挂的铁制警示牌格外显眼,上面清雪绘制的"通风防灾"图清晰明了。

  "少爷,按您的吩咐,"矿管事李阳指着洞口新加装的木支架,"所有危险巷道都加固了,还增设了三个通风口。就是..."

  他搓了搓手,"这些改造花了不少银子..."

  "安全上的钱不能省。"叶明斩钉截铁,"死一个工人,赔的钱够你加固十个矿洞。更别说良心上的债。"

  李阳肃然起敬:"少爷仁厚!"

  下一站是纺织厂。这座按照叶明现代理念设计的三层建筑,是他在父母封地上最得意的建设。

  厂房宽敞明亮,窗户错落有致,确保采光通风;织机按工序排列,形成流水线;最惊人的是那台巨大的水车,通过精巧的齿轮装置带动十台织机同时运转。

  "现在一个工人能管五台织机,"纺织厂管事自豪地介绍,"效率是别家的十倍!崔家的人来看过,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叶明满意地点头。这套水力纺织系统是他凭借模糊的记忆,与几位老工匠反复试验才成功的。虽然比不上现代机械,但已经足以碾压这个时代的手工作坊。

  "工人轮班情况如何?"

  "按少爷吩咐,分早晚两班,每班四个时辰,中间有半个时辰吃饭休息。"

  管事翻着账本,"工钱按件计算,手脚麻利的一个月能拿二两银子呢!现在附近州县的人都抢着来上工。"

  叶明特意去看了女工们的休息区——这是他力排众议设立的,有干净的长凳和免费的茶水。在这个女性地位低下的时代,能为女工考虑这么多,已经堪称革命了。

  最后一站是"福瑞祥"红包工坊。火灾后的重建工作进展神速,新工坊比原来大了两倍,分为设计、刺绣、组装三个区域。

  最引人注目的是正中央那面"光荣墙",上面挂着优秀工匠的画像和事迹——这又是叶明的"现代点子"。

  "清雪姑娘的设计室在二楼,"管事殷勤地引路,"按少爷吩咐,装了那个'自来水'装置,还有能升降的画板..."

  清雪听到这里,耳根微微发红。叶明为她准备的设计室可谓极尽周到,连她自己都没想到的细节都考虑到了。比如那个通过滑轮调节高度的画板,让她不必再弯腰作画;还有引自山泉的竹管系统,一开阀门就有清水流出,洗手调色无比方便。

  巡视完毕,叶明在工坊后院召开管事会议。他拿出一份崭新的计划书,宣布今年的三大目标:一是煤矿增产三成,二是纺织厂扩建新车间,三是"福瑞祥"开辟南方市场。

  "资金不是问题,"叶明自信地说,"关键在于人。从今年起,设立'学徒制',选拔聪慧的年轻人系统学习技艺,优秀者可以晋升管事。"

  管事们面面相觑。在这个手艺靠家传的时代,公开授艺简直是闻所未闻。但有了之前种种成功的先例,没人敢质疑叶明的决定。

  会议结束后,一个商人打扮的年轻人悄悄留了下来。等其他人都离开,他才摘下帽子,露出真容——竟是太子李君泽!

  "表哥怎么来了?"叶明又惊又喜。

  李君泽笑道:"听说表弟搞了个别开生面的开工仪式,特来取经。"他环顾四周,"这些布置...都是你想出来的?"

  叶明谦虚地笑笑:"有些是借鉴海外商人的做法。"

  "妙极了!"李君泽拍案叫绝,"尤其是那个安全规章和女工休息区。若能将这套方法推广到军工作坊,我大夏军队的装备产量至少翻一番!"

  叶明心头一动。这正是他想要的——通过商业影响军工,最终支持大哥在边关的军队。

  两人正密谈着,清雪端着茶点进来。见到太子,她慌忙行礼,却被李君泽拦住:"清雪姑娘不必多礼。你那安全画很有意思,能不能给军器监也设计一套?"

  清雪受宠若惊,看向叶明。得到首肯后,她才轻声回答:"民女愿意效劳。"

  李君泽满意地点头,又对叶明说:"对了,崔家最近没少打听你这套管理方法。今天我还看到崔家的管事混在工人里偷看呢。"

  叶明冷笑:"让他们学去吧。没有真心为工人着想的胸怀,徒有其表也坚持不了多久。"

  送走太子,天色已晚。叶明和清雪并肩走在回府的小路上,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少爷,"清雪突然开口,"今天太子殿下说的军器监设计...我有些想法。"

  "哦?说说看。"

  "我在想,若是将兵器制造的要领也画成简图,配上口诀,是不是能让工匠更快掌握?"

  清雪眼中闪着灵感的光芒,"比如弓箭的制作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