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断章我是专业的

赞誉有加,而且江立民手绘地图这个情节就是借鉴他的。”

  “不过你为什么安排江立中进入黄埔三期呢。”

  “因为第三期恰好就是国共分裂的时候,所以这一期牺牲了很多我方人才,也导致整体知名度不高,几乎没什么太有名的将领,所以我选择了第三期,越是没名气,越方便我们作者进行创作,如果身边的同学都是101、毛人凤这样的大名人,反而容易束手束脚。”

  魏明讲解了一下自己的创作思路:“包括中期让江家兄弟进入情报领域,也是因为这方面被外界关注到的少,相关内容都还没有解密,可以大做文章,虚虚实实写出更多妙趣,如果写正面战场,身边这个将军,那个师长的,我怕写不好容易犯错误。”

  李晓林指着魏明笑道:“你啊,鬼精鬼精的,不过真没想到你能把特勤工作写得那么精彩,感觉随便摘一个片段出来拍成电影都不比《保密局的枪声》差。”

  魏明心道,我毕竟是经过麦家多部大作洗礼过的,这方面的技术确实比现在的人强上不少,而且还有老魏现身说法,就是可惜没机会跟沈醉聊一聊。

  李晓林问了很多关于魏明这部小说内容上的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是:“我看已经写到解放战争第二年了,首稿什么时候能写完,我安排明年一月刊来得及吗?”

  魏明笑了,看来主线剧情她很满意,不需要太大修改。

  李晓林确实很满意,虽然魏明在创作的时候使用了很多通俗小说的手法,让故事可看性比他之前任何一部小说都要高得多,但故事的内核也非常硬,有一种阅读史诗的磅礴大气之感,好几次李晓林读着读着都为人物的命运悲痛流泪。

  最近的一次就是国军方面江立中的大儿子在日本鬼子签字投降前一夜意外死于一场和日军的冲突中,哪怕江立中此时在他们的立场中是反派角色,但是看到他一边欣喜抗日胜利,一边心痛爱子丧命,李晓林也不免哀伤。

  国内的长篇小说已经很久没有这种高品质的作品出现了,哪怕比起那部百万字长篇的《李自成》也不遑多让,甚至优点更明显。

  当然,前提是结尾能收的好。

  结尾嘛。

  魏明认真思考后给出回答:“下个月我应该是可以完稿的,就是不知道一个多月的时间修稿够不够。”

  毕竟他要自修,还要让编辑审核,三审三校,这么长的故事,不可能一点问题没有。

  李晓林道:“你这篇小说预计是50万字,不超过60万字对吧。”

  魏明点点头,一开始想的是40~50万字,结果没搂住。

  李晓林想了想:“分两期发表有些挤,要不这样,分成三期来发表,1月之前你只需要完成前面20万字左右的修改即可,记得断的漂亮一些。”

  魏明心领神会,断章自己可是专业的,那天何成伟还称赞他《古今大战秦俑情》断的北大的宁馨同学欲仙欲死,欲罢不能。

  不过宁同学通过她红姐的关系已经看过结局了,总算是爽了。

  拿回了自己的备用稿,魏明先回了一趟四合院,路上还碰见了李成儒。

  魏明笑着问他考得怎么样。

  “托魏老师的福,考过了!”

  “恭喜啊,国内影坛又要多一位演技派了。”

  李成儒笑得更开心了,完全没听出来这句话对他容颜的否定。

  不过当跟李成儒分开后,魏明开始犯嘀咕,到时候他和霖姐上课的时候不能大嘴巴说自己买四合院的事吧?

  回到华侨公寓,魏明在楼下又碰见了吴作人老先生遛弯归来。

  “小魏回来的巧,正好有个事代为转达,省的去你家了。”

  “吴老什么事啊?”

  吴作人道:“月底荣宝斋要举办三十周年纪念活动,我代经理邀请你参加呢,你想去的话可以过去看看,到时候可能会把一些压箱底的好东西拿出来展览。”

  魏明郁闷:展览也不让我买啊。

  不过他疑惑的是:“怎么是三十周年啊?他们不是百年老字号吗?”

  吴老微微一笑,然后魏明就想明白了,30年前是1950年,原来是公私合营三十周年啊,也算有些意义。

  问清了具体是哪天,魏明表示有时间会去的,到时候可以买一些高品质的笔墨纸砚之类的东西,回头去魔都改稿的时候,万一要去龚家做客,可以当做礼物。

  想着雪姐,回到家,老娘告诉他,有北影厂的电话。

  魏明问了一下:“男的女的啊?”

  背对魏明的许淑芬微微皱眉:“女的,说是朱科长找你。”

  “朱科长”自然是朱霖,两人之前约定了暗号,如果朱霖第二天晚上有空,就给魏明打电话,以北影厂朱科长的名义,魏明就知道第二天该找霖姐姐了。

  然而这个暗号第一次使用就被许淑芬破解了。

  她都知道魏明跟朱霖那姑娘关系不一般,又知道朱霖在北影厂拍戏,再加上她听过朱霖说话,所以哪怕电话声音有些失真,她也能百分百确定,这是朱霖在找儿子,而且还是偷偷摸摸的找。

  魏明“哦”了一声,并没有回电话,只是说明天去北影厂看看。

  “估计是彪子那部戏快拍完了。”

  吃完饭魏明立即把自己关在书房专心创作,许淑芬想看电视,就把声音调到最小,还特意跑到魏明书房门口,确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