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雅,太雅了!

你们可以考虑一下小魏的这个提议是否可行啊。”

  孙经理点点头:“回去之后我们会开会认真讨论的,谢谢魏老师的建议。”

  接下来就是魏明期待的合影环节了,有个不知是哪家媒体的记者要给几位作家拍照。

  唯一不美的就是孙经理也混在其中,是一张四人合影。

  时候也不早了,再去四合院看看就该吃晚饭了,魏明数了一下人头,今天要请的人不少啊。

  魏明和小红以及她的几个女同学来到了外面,男同学已经买了书回学校了。

  不过女同学们想去魏明家做做客。

  魏明大方地表示欢迎。

  “那咱们走吧。”

  “再等等。”

  等了一会儿,李晓林跟何成伟都出来了,魏明给他们互相介绍了一下。

  何成伟手里还拎着东西,魔都土特产,一包大白兔,两瓶参桂养荣酒,他本来是想工作结束后直接去华侨公寓找人的。

  看到这酒,魏明颇有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大概去年这个时候自己去的魔都,还认识了雪姐。

  “那咱们就谢谢何主编吧。”魏明直接撕开包装给小姑娘们散糖,何成伟这才注意到刚刚在自己那里买了书的北大女孩原来是魏明妹妹的舍友。

  而北大的姑娘们更关心《收获》连载的那部《蹉跎岁月》在下一期能否完结,纷纷询问李编。

  看来这部知青文学代表作确实很出圈,几个女孩都看过,听李晓林说《收获》九月刊已经加印过一次了,发行量达到了65万册。

  见魏明推着摩托车有些艰难,李晓林表示让他骑着先走。

  “我们跟着你妹妹溜达过去就行。”

  “那好吧。”魏明带着何成伟的礼物先走一步,顺便看看家里有没有什么不能让人看的。

  回去之后魏明就知道老娘来过,因为树叶被收拾的干干净净。

  书房里倒也没什么问题,《花花公子》被藏好了,这里也就剩下一副启功的字,一幅比较便宜的齐白石,太珍贵的画作都放在华侨公寓了。

  “哦,对了。”

  他赶紧做了壶热水,把茶叶和茶具拿出来放在院子里的石桌上,准备招待客人。

  门是敞开的,魏明正沏着茶就听到了外面的声音。

  “雅,太雅了!”何成伟进来之后看到魏明正在树下石桌沏茶,立即大赞,也有点羡慕,这院子住着多舒坦啊。

  魏明哈哈一笑:“各位请坐,座位不够小红去屋里面搬一些。”

  乔翠道:“不用了魏老师,我们站着就行。”

  “对对对。”

  几个女孩纷纷打量着大作家的小院,真大啊,收拾的很干净,比最初的卖相强多了。

  她们虽然都是城里人,但大富大贵的也没有,这居住条件简直不要太巴适。

  李晓林笑道:“这下子不用担心没地方放读者来信了。”

  魏红向哥哥请示:“哥,我们能看看书房吗?”

  “可以。”

  进屋之后小姑娘们叽叽喳喳,感慨魏老师还会书法呢。

  魏明刚刚特意把毛笔砚台那些东西摆列开,他平时更喜欢在四合院写写字,所以文房四宝这类东西主要放在这边。

  也是考虑到将来雪姐来了这边,两人可以风雅一些,比如她在前面研墨,自己在后面研磨。

  李晓林没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问魏明:“这里有你的稿子?”

  魏明:“备份稿放在了这里。”

  创作这部大长篇他通常写几页就要复印备份,备份放在这里,原稿放在华侨公寓,这几十万字的书稿,如果丢失,想要重新写出来花费的时间可能比之前创作的时间还要多。

  远的不说,就说《战争和人》这部书,作者王火在6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这部120万字的超长篇巨著。

  这篇小说跟《人间正道是沧桑》有相似之处,也涉及大量国民党高层的描写刻画,因此在特殊时期导致作者和作品遭难,还没出版的原稿直接被焚毁。

  前不久中国青年出版社邀请王火重写这部作品,他第一稿写作的时候用了十年,重新写却用了十四年,然后和《白鹿原》同一期拿了茅盾文学奖。

  魏明把备份稿交给了李晓林,不过劝她不急着看。

  “等会儿咱们先去吃饭,您带回招待所看也是一样的,看完还回来就行。”

  李晓林抱着厚厚一摞书稿兴奋道:“我现在饭都不想吃了。”

  几个女孩出来了,看到了那份书稿,除了宁馨,都觉得,如果让她们看一看,晚上真的可以不吃饭的!

  魏明:那如果晚上吃的是全聚德呢。

  最终他们还是悉数被魏明请到了全聚德吃了一顿好的,主要是请两位编辑,难得他们来燕京,自己可以做做东道,几个小女生就算是赶上了,免费的大餐吃着就是香。

  就是魏红有点心疼,早知道自己应该拒绝得更坚决一些的,多了她们几张嘴,大哥起码多花十块钱。

&e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