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裴茂建军(2)

  关键是袁术知道,他们去了武关,粮草补给全部得依靠南阳供应,想反都反不了。

  只是,袁术不知道的是,他刚刚把刘辟、龚都打发去武关,护民军征南军团就逼近了南阳。

  袁术更是想不到,纪灵守鲁阳,竟然连一天都没能坚持住,只一个时辰,就丢了鲁阳坚城,自己也废了一条手臂逃回宛城。

  所以,袁术慌乱之间,要从方城夏道逃往汝南,根本就没通知刘辟、龚都二人。

  只不过,刘辟、龚都二人也不傻。

  他们一边带着自己麾下的兵马前往武关,一边派出暗探随时关注袁术的动向。

  他们这些年四处躲避,就是担心有人吃掉他们手下这点兵马,哪怕是归顺了袁术,也得防袁术一手。

  可他们刚刚抵达武关,暗探就回报纪灵败于鲁阳、袁术逃往汝南。

  这下子刘辟和龚都傻了。

  回南阳肯定是不行,袁术近十万兵马都挡不住护民军的兵锋,他们三千多人能干什么?

  好在他们前来武关时,袁术大方地让他们带上了足够的粮草。

  两人一商量,利用现在还有粮草,唯一的生路便是进入关中,然后过大河避于王屋山之中。

  王屋山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山脉,进可攻,退可守,倒是个好地方。

  谁知道,他们在茅津渡过大河想进入河东郡时,遇上了裴茂。

  而裴茂看到这三千多兵马,顿时灵智大开。

  他为什么弃官而逃?为什么害怕董卓?

  还不是因为自己手上没兵。

  现在兵马已经送到了自己眼前,如果不收到自己麾下,都对不起这一偶遇,更对不起上天给他的机会。

  于是,裴茂就在大河边,与刘辟、龚都一番交谈,双方一拍即合。

  而裴茂返回族中后,马上便以“匡汉”之名,联系雍州的世家大族,共襄义举。

  本来,雍州世家大族对讨伐董卓不感兴趣。

  谁知道,世事变化太快,年节还没过,京都方向传来消息,联军在东,护民军在西,竟然把京都给围上了。

  不过,也没围多久。年节还没到,护民军便已进了京都。

  这下子关中的世家大族慌了。

  他们不愿意反董卓,是因为董卓不会动他们的根本利益。

  但青州成公子入京都可不得了。

  因为这些年来,他们都知道青州的情况。

  青州黄家大族的田地十去其九,青州的贫贱子弟竟然能进大学堂蒙学。

  这二者才是世家大族世代昌盛的根本。

  所以,之前不断敷衍裴茂的关中世家大族,突然之间群情激愤,纷纷献出自家私兵,支持裴茂起兵。

  不到一个月,裴茂就拥有了六万余联军,命名为“匡汉军”,并分为两路,一路驻扎在熊耳山中,一路驻扎在王屋山中,打算在征西军团前往西域、西南军团前往益州后,他们就起兵。

  可裴茂怎么知道征西军团会去西域,西南军团要去益州呢?

  这也是两州地域环境所决定的。

  雍凉两州面临河套地区和陇西地区的不断骚扰。

  在西汉时期,骚扰主要来自匈奴;在东汉时期,骚扰主要来自河套地区的羌胡和陇西地区的西羌八族。

  要想在雍凉两州安居乐业,没点军事能力,还真不容易。

  于是,这就造成了雍凉两州世家大族多是军政双通的局面。

  征西军团驻扎武威郡,西南军团驻扎在陈仓,稍通军事之人都能够判断得出来护民军的下一步的打算。

  另外,裴茂在京都时可是高居九卿之位,而蔡成进京后,又没有为难三公九卿,裴茂想知道京都的各种消息,不要太简单。

  何况,成公子的“洛水之誓”可是公开刊登在《汉报》上的。

  既然五年内要收复全部故土,就很容易判断,最多一年时间,征西军团和西南军团,便要开往自己的目标。

  很快,裴茂又收到了“成公子中毒身亡,内阁坚持推行大汉新制”的密报。

  成公子倒下了,护民军群龙无首,很快便会陷入混乱;

  内阁还要坚持推行大汉新制,那就是与大汉的世家大族势不两立。

  谁来保护世家大族的利益,当然只有世家大族自己。

  于是,雍州更热闹了。

  不仅所有的世家大族有钱出钱,有米出粮,有力出力,而且雍州的世家大族都与凉州的世家大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无数人被派往凉州,去游说凉州配合雍州共同起兵。

  凉州的世家大族本就个个彪悍,哪里用雍州动员?

  很快,雍州两州除汉阳姜氏、安定皇甫氏、武威贾氏、郿县法氏、金城阎氏、弘农杨氏等几个有牵挂的大族之外,雍凉两州的世家大族全部汇聚于“清君测、匡汉室”的大旗之下。

  哪怕是那些不参与起兵的世家大族,大多也都是捐献出钱粮。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