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仙问九式其一

  得摩勒禅师之邀,是莫问仙没有预料之事,好在其武道意志光明正大,对其为人,莫问仙还是颇多信任。

  大弥寺距北荒山极近,据大智和尚所说,先人立寺于此,是为了防备北方魔教。

  大麟对大弥寺也多放纵,少钳制。也是因为和尚们无有野心,又能对抗魔教。

  武界佛门也还有不少,可如同大弥寺如此纯粹的少之又少。

  “佛法本无恶心,教人从善,可人有恶心。”摩勒禅师情绪有些低沉。

  大智和尚解释道:“我大弥寺虽为佛门之首,可如今众佛寺保持本心者越来越少,我等也无能为力。

  即使还有心存善念之佛寺,其中也多藏污纳垢之所,多污秽之人。”

  “我虽有心肃清,可却无从下手,无能为力。

  杀了会有,杀之不尽。

  世人诸般,各有形色,人之欲望,永无止息,觉悟者少,破戒者多。

  佛教人从善,可教化一人,贫僧尚可,教化众生,难如登天。”摩勒禅师感慨道。

  “贫僧原本绝不杀生,可活的越久,反而觉得这是条不错的方法。

  施主虽与我佛法不是一路,但其行其志,却令老僧颇为欣赏。”

  莫问仙悠悠道:“莫某从不自诩好人,但心中自有一套行事准则,心有不平,路见不平,便愿拔刀。”

  摩勒禅师点头:“如此已经甚好。我辈习武,一生杀戮,剥削甚重,本就无颜称善,少作恶,便是德行。

  百姓生来艰苦,何必再施灾痛。”

  ……

  “阿弥陀佛,大弥寺到了,师祖,两位施主。”大智和尚双手合十,作揖道。

  大弥寺位于一座高山之上,先辈建于此地,一是山林险阻可以磨砺僧人,二是此地多凶兽灵药,可供修行所用,三也远离尘世,洗涤僧人内心。

  其建筑风格朴实粗犷,其山门都是由坚石打造,历时弥久之下,石头都显得古老而厚重。

  大弥寺僧人不多,多是由僧人游历,所收养孤苦伶仃的孩子。

  一行四人进入寺院并未有人迎接,莫问仙感慨道:“禅师,贵寺真乃人间净土,寺风诚恳而脱俗。”

  “不过取巧罢了,行止一体,言行合一,更能领悟武道意志。”摩勒禅师摇头道,“你等在此修行便好,无人敢冒犯大弥寺,待风平浪静再入江湖吧!”

  “谢禅师!”莫问仙答道。

  大智和尚接过话题,带领莫问仙几人在寺内参观,介绍道:“本寺人丁不旺,没有那么多规矩,你们有女眷,便在寺外居住。

  平日修行论经,我等都在山林之中。”

  在大弥寺参观一番,莫问仙三人便在寺外建了几座竹房。

  莫问仙也过起了苦修生活,此次机会虽然意外,但也难得。

  若无此机会,莫问仙在江湖游历切磋,便会用时弥久,也算是名声起的一定作用了。

  大弥寺虽未公开所有秘籍,但是一些普通的武学,还是任由莫问仙钻研。

  更有许多武僧与莫问仙等人过招,切磋,莫问仙其武道修行,其实一直较为浅薄,玄荒高屋建瓴的方式让他表现不错,又根基深厚,一直未曾遇到敌手。

  凭心而论,袁莳,游长都二人,莫问仙虽是序列,但真打不过。

  如此练武之间,一年过去,莫问仙武道框架之中便填入了结实的水泥。

  莫问仙也在此段时间将自己的海洋九相之生命之水的参悟加入了刀里,创出了其刀法的第一式。

  仙问其一,绝生刀。

  生命之水象征着水之生命孕育,而绝生刀法就是此意的强化,此刀一出,抽取敌人水之生机,以断绝生机,故名绝生。

  练武一年,莫问仙便决定离开大弥寺,何况修行,靠躲是解决不了问题。

  练出绝生刀,莫问仙告别摩勒禅师,大智和尚,暗中下山,别了大弥寺,前往了夷州。

  ……

  风行在大弥寺住了月余便外出历练,欲战遍群雄,以求练出自己的武道意志,因此,莫问仙此行也就自己一个人。

  至于为何去夷州,也是应袁莳之邀,夷州黄天教,是当今的造反头子,与西方魔教明教沆瀣一气,起刀兵谋反。

  夷州可算是如今武界最为动荡不安之地,也是武者相斗最为激烈场所,莫问仙便欲于此大战中,寻求武道突破,仙道晋升。

  许久不见,袁莳如今晒黑了许多,他如今是黄巾军一位小渠帅,身着一身黑甲,笑着欢迎莫问仙到来,向手下人介绍道:

  “这位便是兵器谱排名二十五的天之骄子,问仙刀!他也是不满邪麟的志士!愿为大贤良师推翻邪麟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好!”

  “大贤良师万岁!”

  “问仙刀威武!”

  ……

  待将莫问仙带入军帐后,袁莳便与莫问仙介绍此时情况:

  “武界百姓过得很苦,当大贤良师举起推翻大麟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